媒体聚焦
20160225-中国保险报:五举措量身服务小微企业-辽宁信保支持大连市小微企业走出国门
本报讯【王国太 特约记者 李敬伟】2015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以下简称“辽宁信保”)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小微企业专属标准化服务平台,推广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简化投保和理赔手续,帮助小微企业防范化解海外市场风险,增强国际竞争力,抢抓海外订单,扩大市场份额,取得显著成效。据辽宁信保总经理刘燕翔介绍,2015年,辽宁信保累计服务大连市小微企业355家,占全市小微出口企业总数8.5%;支持小微企业出口4.92亿美元,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渗透率达19.79%。其中,全年受理大连地区小微企业赔案18件,涉案金额206.41万美元;为小微企业支付赔款57.75万美元,简单赔付率为58.76%,充分发挥了信用保险对小微出口企业的风险补偿功能,有力支撑了小微出口企业的稳健经营,提振了大连市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
谈及上述工作成效,刘燕翔将其归结为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广泛宣传确保政策落实
2015年,辽宁信保克服小微企业人员流动频繁、分布区域广泛、召集宣讲困难等难题,提早布局,广泛宣传,推动政策性保险有效落实。一是宣传工作早落实。按照全年小微工作进度,结合小微企业营业体制,提早开展对小微企业政策宣介,陆续召开了保单签单、续转、使用说明会。通过不懈的宣传和培训,2015年度辽宁信保实现大连地区承保政府保单184张,其中52家企业为新增投保企业,132家企业为政府保单续转企业,保额2.37亿美元,保费28.51万美元,续转率达70%。通过广泛宣介,小微企业利用信保保单的能力普遍增强,可对手中保单进行自我理解、消化,做到会用保单、善用保单,并对周边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二是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由于提早对小微企业进行标准化培训服务,企业提炼保单使用精髓,在出现风险时可自我做好风险防范,及时报损并有效化解风险。辽宁信保按照“快速定损、积极赔付”的标准,及时处理小微企业理赔案件,有力地保障了小微企业的经营稳定。通过对小微企业的快速理赔提升辽宁信保的美誉度,扩大辽宁信保社会认知度,可谓“早宣传、早落实、早掌握、早会用”,使政策性信用保险在小微企业中得到有效落实。
标准化服务提高效能
2015年,辽宁信保完善了小微企业标准化服务模式,对小微企业工作进行标准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服务,提高小微企业承保工作效率和标准性。一是资料标准化。这涉及展业、客户、内部管理三大方面,小微企业承保工作效率和标准化得到提升。二是档案标准化。该公司建立客户档案大备单,并利用在手资源和渠道,建立起目标小微企业客户标准化通讯录,有效完成小微企业目标客户的战略储备,为日后小微企业的承保工作夯实基础。三是培训标准化。该公司承保工作的开展实行分阶段标准化服务,包括保前、保初和保后三大节点,对小微企业进行阶段性培训服务。四是平台标准化,包括标准化宣传口径,制定平台宣讲材料及投保材料;标准化操作流程,总公司小微企业承保平台升级,操作流程更为简捷。
差异化服务提升转化率
辽宁信保加强对小微企业保单的维护,根据小微企业实际经营发展情况,对有个性化需求的小微企业实行差异化服务,为企业提供专业资信调查、满足限额的需求,使小微企业成为成长型企业,提升转化率。
保后培训强化风险管控
辽宁信保通过承保经验总结,结合小微企业实际风险需求,建立节点培训机制及法人培训理念,加强小微企业风险防范管控能力。2015年上半年,该公司成功举办专场小微企业保后培训,共有一百多家企业近180位负责人或外贸经理参会,反响热烈。年中组织部门小微企业参加公司举办的“理赔业务培训会”,再次对小微企业进行理赔操作和风险提示培训,通过邮件通知有50余家小微企业报名参会,小微企业培训已深入人心。
密切渠道合作加大扶持
辽宁信保主要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加强巩固市外经贸局、广交会、贸促会等渠道方面维护意识,为小微企业积极争取政策延续性;二是扩展区经济发展局、阿里巴巴电商合作平台,积极创造条件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渠道联络,探讨便于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努力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针对2016年中国信保扶植小微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刘燕翔提出三方面工作思路。一是加大客户储备,积蓄潜在力量。面对当前出口形势严峻,辽宁信保将在小微出口企业中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筛选符合小微企业投保条件、发展潜力大、产品品质好、有强烈发展意愿及风险需求的优质小微企业,加大开发和服务的力度,搭建小微出口企业数据库,为全市出口发展储备后续力量。二是推广小微专属产品,提升政策覆盖面。加强小微企业信保易保单普及率,以简化投保和快速理赔为推介亮点,快速扩大市场覆盖面和承保规模。联合政府、商协会、贸促会、电商平台、银行等渠道,以搭建小微企业统一投保服务平台为突破口,提升政策性含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简便快捷的信用保险服务。三是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结合跨境电商时代,利用微信、网络等平台,构建互联网式小微企业服务模式,将国别风险、行业风险预警信息、经典案例分享放置于媒体平台,使小微企业对出口业务风险防范“触手可及”;同时,建立批量维护机制,进一步提升小微服务水平,努力让政府放心,让企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