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全球风险地图提示企业防范六种风险
2008年2月28日大连日报 记者:邵海峰
本报社(记者邵海峰)最近,国内享有“风险控制专家”美誉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了2007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日前向我市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各大银行、部分重要的出口企业赠送了这一珍贵的“避险宝典”。据介绍,这份2007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是实时跟踪全球除中国以外的191个国家和地区风险水平变化的基础上,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风险进行重新认定后得出的。
报告显示,从参考评级分布来看,处于中等风险等级的国家比重上升。此外全球有近3成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上升,其中以玻利维亚、斯里兰卡、黎巴嫩、伊朗等国的国家风险上升为最,均上升到第8级,步入国家风险水平显著之列。而亚洲则成为唯一参考评级调降国家数目大于调升国家数目的地区。
这份堪称为新版全球风险地图的《报告》提示了企业“走出去”六种风险信号。
风险之一是石油和天然气等战略资源争夺的加剧导致地缘冲突频繁发生。比如,为保证原油供应,美国加强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部署,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也不断升级。
二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带来的国家风险。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高涨,政府强调国家利益的维护和经济命脉的控制,导致这些国家修改重大投资政策,调整其税收政策,限制外资进入一些战略性领域等。
三是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2007年年初以来,次贷危机发端美国,蔓延全球,进而引发美国甚至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次贷危机造成了一些金融企业和投资机构的重大损失,持续打击了金融市场信心,导致局部信用紧缩,恶化了融资与投资环境。目前,与次贷危机相关的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仍无法估计,演化方向仍然未知。但是专家分析称,次贷危机的消极影响将存在一段时间。而且,次贷危机与高油价形成双重效应,将减缓全球经济成长,增强经济下行风险,进而弱化甚至严重破坏其对外偿付能力和外币汇兑能力,抬升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风险水平。
四是高油价也威胁着经济增长前景。在高油价下,能源进出口国家面临着输入性通货膨胀和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在石油涨价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出口压力增大。
中国企业面对的另外两种可能风险还包括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和地方武装冲突、恐怖袭击持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