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2008年上半年可损案件概况
不到5天一起案件,案值激增1.6倍,信保赔付224万美元:
出口风险频发,专家解读详情
出口风险频发,专家解读详情
据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8月20日,大连地区的出口企业共向该公司报送可能损失案件49起,平均每4.73天就发生一起;报损金额约1450.5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激增160%(去年同期约558.2万美元)。目前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已向企业支付赔款22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7.2%。
一、案件概况
1、拖欠案件
2008年拖欠案件39宗,占比80%;报损金额约1248万美元,占比86%。
2007年同期拖欠案件37宗,占比68%;报损金额约487万美元,占比87%。
相比之下,2008年拖欠案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宗,占比高出12个百分点;报损金额增加156%(761万美元)。
2、拒收案件
2008年拒收案件10宗,占比20%;报损金额约202.6万美元,占比14%。
2007年拒收案件7宗,占比13%;报损金额约47.3万美元,占比8.5%。
相比之下,2008年拒收案件较去年同期增加3宗,占比高出7个百分点;报损金额增加328.3%(155.3万美元)。
3、其他风险案件
2008年没有发生其他风险的案件。而2007年同期发生破产案件1宗,报损金额约13.8万美元;政治风险案件9宗,报损金额约10万美元。
二、案件情况分析
1、拖欠风险仍然是主要风险
拖欠案件占比从去年的68%增加到今年的80%,出险率最高且比重增加。
2、2008年大金额案件频发
2008年拖欠案件仅比去年同期增加2宗,但报损金额的增加高达761万美元之多,增幅156%;2008年拒收案件仅比去年同期增加3宗,但报损金额增加155.3万美元,增幅达328.3%。从中不难看出,2008年大金额案件发案率非常之高。
典型案例:2007年9月至12月间,大连保税区A公司向巴西买方出运10票化工品,申报发票金额约70万美元,申报合同支付条件为OA150天,实际合同支付条件为D/A150天。中国信保于2007年9月为其批复买方信用限额OA150天USD600,000.00,并于2007年12月将限额追加至OA150天USD800,000.00。货物出运后,买方承兑并提取了货物,但未按期支付货款。
A公司于2008年5月7日向中国信保报损并委托调查追讨。经中国信保渠道的海外追讨,买方全额承认债务,但拒绝提供明确的还款计划。2008年6月16日,A公司向中国信保提交了《索赔申请书》。经调查,本案事实清楚,索赔单证齐全,A公司无履约瑕疵,因此本案属于中国信保的保险责任。近日,中国信保支付的63万美元赔款正式划到了A公司的帐上。
三、案情变化分析
1、美国次债危机的蔓延导致经济环境的恶化
2007年七、八月份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而其对全球经济的拖累也将成不争的事实。2008年以来美国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企业的破产案达7宗。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企业负债率较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暴涨、美国经济疲弱等原因,美国企业“破产风暴”可能将在明年中期达到顶峰,并延续到2010年。另外,由于债务抵押债券价格进一步缩水,分析人士认为第三季度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银行资产缩水将达80亿美元。此前,美林公司刚刚宣布将低价出售其持有的306亿美元的债务抵押债券,售价仅为67亿美元。至此,次贷危机已使美国银行业损失高达4000亿美元。
在美国金融行业破产和巨额亏损背后,美国企业的贷款融资能力低下,导致各领域违约率普遍上升。同时,次债危机也导致了资本市场危机和市场流动性危机,和银行业信贷危机共同作用,构成次债危机中的“三叉戟”,使得商业活动缺乏活力,造成了货币流动性急剧短缺和投资活跃度的骤降。
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美国,其各大行业危机的蔓延势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难以想象的损害,使得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在这种环境下,全球贸易履约率普遍降低,信用体系风险水平整体走高,从而导致2008年以来辽宁分公司受理的案件在金额上较同期有大幅度的增加。
2、检验标准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疲软
欧美地区情况较为严重。美国目前提高了水产品的检验标准并增加了检验项目,导致以往检验合格的产品也无法顺利通关;即使通关,很多水产品在美国当地的销售也严重受挫,其进口商便借机拒收货物或拒付货款。欧洲地区主要还是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国内消费热情低下,消费能力疲软,从而导致国内市场行情走低,使得买家拖欠货款、拒收货物,甚至破产。
典型案例:大连市的C公司于2008年3月向荷兰买方出运一票化工品,货款总额约7万美元,合同支付方式D/A40天。中国信保于2008年3月批复买家信用限额D/A40天USD80,000.00。应付款日后,买方多次承诺付款,但均未兑现。
C公司于2008年5月28日向中国信保报损并委托调查追讨。经海外调查,买方拖欠的原因是欧洲市场消费疲软,该类化工品销量较低,买方难以周转资金。经中国信保渠道与买方的谈判,买方提供了书面还款计划。在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指导下,C公司于2008年7月22日提交《索赔申请书》,并要求出具配合信保公司后续追偿的书面说明材料。本案案情清楚,索赔单证齐全,C公司履约正常,因此本案属于中国信保的保险责任,近日,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向C公司支付了赔款。
四、应对策略
1、分析买方,防范风险
出口企业对买方的分析是防范的风险的重要环节。分析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大致有两种途径:其一是企业与买家直接沟通掌握的信息;其二是借助中国信保或其他咨询公司获得买方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企业可以分析买方的现状、主攻领域、销售能力等等,从而决定销售策略。
2、借力信保,转移风险
风险是不确定的,再严密的防范风险措施都可能有疏漏。因此,防范风险的最好手段便是转移风险。遵循保险的基本原理,作为国内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信保可以为企业转移风险提供全面的服务。在风险发生的时候,中国信保会根据保单条款的约定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损失,为企业保驾护航。
3、监控收汇,跟踪风险
出口企业不能如期收汇,就表明风险已经发生。因此,监控收汇至关重要。同时,监控收汇还可以发现买方的动态变化,防患于未然。
4、商账追收,减少损失
中国信保拥有丰富的追讨渠道资源。当风险实际放生时,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商账追收服务获得回款,减少损失。
一、案件概况
1、拖欠案件
2008年拖欠案件39宗,占比80%;报损金额约1248万美元,占比86%。
2007年同期拖欠案件37宗,占比68%;报损金额约487万美元,占比87%。
相比之下,2008年拖欠案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宗,占比高出12个百分点;报损金额增加156%(761万美元)。
2、拒收案件
2008年拒收案件10宗,占比20%;报损金额约202.6万美元,占比14%。
2007年拒收案件7宗,占比13%;报损金额约47.3万美元,占比8.5%。
相比之下,2008年拒收案件较去年同期增加3宗,占比高出7个百分点;报损金额增加328.3%(155.3万美元)。
3、其他风险案件
2008年没有发生其他风险的案件。而2007年同期发生破产案件1宗,报损金额约13.8万美元;政治风险案件9宗,报损金额约10万美元。
二、案件情况分析
1、拖欠风险仍然是主要风险
拖欠案件占比从去年的68%增加到今年的80%,出险率最高且比重增加。
2、2008年大金额案件频发
2008年拖欠案件仅比去年同期增加2宗,但报损金额的增加高达761万美元之多,增幅156%;2008年拒收案件仅比去年同期增加3宗,但报损金额增加155.3万美元,增幅达328.3%。从中不难看出,2008年大金额案件发案率非常之高。
典型案例:2007年9月至12月间,大连保税区A公司向巴西买方出运10票化工品,申报发票金额约70万美元,申报合同支付条件为OA150天,实际合同支付条件为D/A150天。中国信保于2007年9月为其批复买方信用限额OA150天USD600,000.00,并于2007年12月将限额追加至OA150天USD800,000.00。货物出运后,买方承兑并提取了货物,但未按期支付货款。
A公司于2008年5月7日向中国信保报损并委托调查追讨。经中国信保渠道的海外追讨,买方全额承认债务,但拒绝提供明确的还款计划。2008年6月16日,A公司向中国信保提交了《索赔申请书》。经调查,本案事实清楚,索赔单证齐全,A公司无履约瑕疵,因此本案属于中国信保的保险责任。近日,中国信保支付的63万美元赔款正式划到了A公司的帐上。
三、案情变化分析
1、美国次债危机的蔓延导致经济环境的恶化
2007年七、八月份美国次债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衰退迹象。而其对全球经济的拖累也将成不争的事实。2008年以来美国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企业的破产案达7宗。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企业负债率较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暴涨、美国经济疲弱等原因,美国企业“破产风暴”可能将在明年中期达到顶峰,并延续到2010年。另外,由于债务抵押债券价格进一步缩水,分析人士认为第三季度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银行资产缩水将达80亿美元。此前,美林公司刚刚宣布将低价出售其持有的306亿美元的债务抵押债券,售价仅为67亿美元。至此,次贷危机已使美国银行业损失高达4000亿美元。
在美国金融行业破产和巨额亏损背后,美国企业的贷款融资能力低下,导致各领域违约率普遍上升。同时,次债危机也导致了资本市场危机和市场流动性危机,和银行业信贷危机共同作用,构成次债危机中的“三叉戟”,使得商业活动缺乏活力,造成了货币流动性急剧短缺和投资活跃度的骤降。
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美国,其各大行业危机的蔓延势必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难以想象的损害,使得全球经济环境持续恶化。在这种环境下,全球贸易履约率普遍降低,信用体系风险水平整体走高,从而导致2008年以来辽宁分公司受理的案件在金额上较同期有大幅度的增加。
2、检验标准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疲软
欧美地区情况较为严重。美国目前提高了水产品的检验标准并增加了检验项目,导致以往检验合格的产品也无法顺利通关;即使通关,很多水产品在美国当地的销售也严重受挫,其进口商便借机拒收货物或拒付货款。欧洲地区主要还是受到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国内消费热情低下,消费能力疲软,从而导致国内市场行情走低,使得买家拖欠货款、拒收货物,甚至破产。
典型案例:大连市的C公司于2008年3月向荷兰买方出运一票化工品,货款总额约7万美元,合同支付方式D/A40天。中国信保于2008年3月批复买家信用限额D/A40天USD80,000.00。应付款日后,买方多次承诺付款,但均未兑现。
C公司于2008年5月28日向中国信保报损并委托调查追讨。经海外调查,买方拖欠的原因是欧洲市场消费疲软,该类化工品销量较低,买方难以周转资金。经中国信保渠道与买方的谈判,买方提供了书面还款计划。在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指导下,C公司于2008年7月22日提交《索赔申请书》,并要求出具配合信保公司后续追偿的书面说明材料。本案案情清楚,索赔单证齐全,C公司履约正常,因此本案属于中国信保的保险责任,近日,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向C公司支付了赔款。
四、应对策略
1、分析买方,防范风险
出口企业对买方的分析是防范的风险的重要环节。分析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大致有两种途径:其一是企业与买家直接沟通掌握的信息;其二是借助中国信保或其他咨询公司获得买方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企业可以分析买方的现状、主攻领域、销售能力等等,从而决定销售策略。
2、借力信保,转移风险
风险是不确定的,再严密的防范风险措施都可能有疏漏。因此,防范风险的最好手段便是转移风险。遵循保险的基本原理,作为国内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信保可以为企业转移风险提供全面的服务。在风险发生的时候,中国信保会根据保单条款的约定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的损失,为企业保驾护航。
3、监控收汇,跟踪风险
出口企业不能如期收汇,就表明风险已经发生。因此,监控收汇至关重要。同时,监控收汇还可以发现买方的动态变化,防患于未然。
4、商账追收,减少损失
中国信保拥有丰富的追讨渠道资源。当风险实际放生时,出口企业还可以通过商账追收服务获得回款,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