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400-650-2860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连企开始热衷调查外商资信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报损案同比激增62.1%

(新商报2008113 记者:李莹)

    “截至1030日,我们今年接到的可能损失报案58件,平均每5.19天一件,案值1626.5万美元,同比激增62.1%。金融风暴以来,通过全球资信调查系统调查买家资信的中国企业数量空前得多。”昨日,驻大连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悉,今年19月,大连出口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8%。企业不仅出现接单难的问题,而且即使接到了订单,被拖欠货款甚至收不到货款的情况也日趋严重。

    老市场老买家导致高风险

    据了解,一直以来,大连出口企业普遍存在出口市场单一、产品传统、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老市场、老产品、老买家”的境况难以改变,导致企业规模难以做大。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往往依附于国外买家,丧失在产品定价上的话语权。只要买家点头,哪怕冒着收不着钱的风险也心甘情愿,而主动调查买家资信的中国企业是凤毛麟角。

    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市场风险不断加剧的形式下,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开始寻找避险工具,一方面,信保专家对下订单的买家进行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付款记录等多方面考察,确保交易对象资质佳、信誉好,避免与已经出现经营困难和财务危机的买家进行高风险贸易;另一方面,在发货后,一旦产生收汇风险,信保能够向企业提供相应赔偿,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损失。

    企业转型应对市场萎缩

    辽宁成大集团是我市一家上市公司,原来一直以经营服装出口为主。近年来,传统的服装出口开始萎缩,成大集团开始开发钢材、化工、粮油、水产、木材等新项目。今年,该公司仅水产品出口额就高达2800万美元。“通过不断开发新的市场和新的产品,我们获得了新的利润来源,因此也减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服装出口萎缩的影响。”成大集团一位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日前,成大集团接触了一个欧洲的买家,要求提供毛织品,并且提出采取“赊销”的结算方式,订单为300多万美元。“我们没有贸然发货,而是通过中国信保对买家资信情况进行调查,然后签订了合同。目前合同执行顺利,大约能实现利润约150万元人民币。”该负责人说。

融资产品成“突围”法宝

    商务部负责人日前表示,国际经济形式的恶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但保持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仍有不少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总体机遇大于挑战。面对危机与机遇并存的金融风暴,开发新市场、寻找新买家、经营新产品、乘着“拉动内需”的潮流开拓国内市场、利用融资产品获得强大的资金支持,成为出口企业“突围”的法宝。

    “众多出口企业开始主动利用风险评估、资信调查等系统,了解世界各国市场风险、新买家的资信情况,并对其进行积极筛选。并通过征信渠道,探究新产品的实际市场需求。这是以往我们如何宣传也很难达到效果。”信保相关负责人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