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出口深寒呼唤连企风险意识
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近一个月报损案值同比激增1998%,5200多户海外买家登上“黑名单”——(新商报2008年11月25日 记者李莹)
来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外贸风险呈“爆发”趋势。仅10月10日至11月18日期间,该公司共接到可能损失保安19起,平均每天两起,同比激增375%,案值1091万美元,同比激增1898%。另有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因为拖欠我国出口企业货款货因破产丧失偿付能力的海外买家,竟有5200多户被登记在案。
“老买家靠不住,新买家不敢靠。”大连模具出口企业代表于利鑫(化名)的话,表达了多数出口企业的心声。面对“金融海啸”的侵袭,大连出口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刻骨寒意:外商爽约和悔单情况时有发生,坏账司空见惯,订单大量缩水,交货周期频频改变……主动出击还是坐以待毙?这成为出口企业最关心的话题。
低端产品出口缩减近70%,钢铁产品出险率最高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升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据统计,今年1至10月,我国的出口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而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出口大省的辽宁,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出口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大连地区则下降了8.8%。其中,低端初级产品出口缩减了近70%。
中国信保的专家告诉记者,从出口商分布的地区来看,大连高居榜首。而辽宁省其他城市和吉林省出口商的出险数目也在逐渐增加。由于大连以外地区出险保户多为大型设备和汽车出口商,因此单个案件出险金额较大。从行业来看,近期钢铁价格突然大幅下滑,钢铁相关产品违约现象突出,买方要求这款甚至拒收的案件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处于卖方市场地位的出口商也不得不通过与买家协商方式尽量降低折扣比例,以达到最大程度减损的目的。此外,医药、化工品、大宗货物等出现率也都比较集中。
企业风险意识陡增,从呼吁投保到主动上门
2007年8月至11月,我市一家出口企业向美国一个老客户出口百叶窗组件,金额将近50万美元。谁知应付款日到了,买家却表示自身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情况不太好,要求延期付款。出口企业向辽宁信保通报情况后,工作人员经海外调查后发现,由于次贷危机负面影响的逐步扩散,美国家具市场收到波及,那家美国公司销路受阻,无法将货物销售给下游买家,因此造成其内部资金链的断裂。2008年5月,保户向辽宁信保提出索赔申请后一个月,企业就收到了赔款。
出口企业面临高风险的背后,出口信用保险行业得到了空前追捧。据了解,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自2008年1月以来,共为出口企业支付赔款561万美元,为企业追回海外欠款709万美元。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从今年4月份开始,该公司信用险业务量明显增加,不仅现在日均投保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两成,每天前来公司或打电话进行咨询的企业也成倍地增加。一位客户经理说:“以往多是我们到企业去做工作,呼吁企业投保,而现在有不少企业是自己找上门来要求投保的。”
无风险买家并不存在,核心大客户反成投保热点
“我们的国外客户基本都是很多年合作历史的欧美服装行业的巨头,按说抗风险能力较一般小客户要强一些,但是巨大的合作规模使得我们丝毫不敢放松对风险的管控。”大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桂莲表示。早在2004年,他们开始全面利用信用保险来规避出口收汇风险。近几年,市场淋浴从亚洲拓展到北美、欧洲,并逐步与越来越多的国际著名品牌建立了稳固的合同关系。
李桂莲认为,核心业务万一发生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是无法承受的。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企业针对核心大客户进行了全面投保。最近,在原有保障方式的基础上,企业又针对服装OEM业务订单集中、前期投入大的问题,办理了针对货物“出运前风险”的保障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或者生产完毕未及发货时,客户撤销订单或无法继续履行订单义务的风险。
“次贷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客户,及时从主观上来说是最讲诚信的客户,也有可能因为客观环境的变迁、自身资金状况的恶化而变成风险极高的客户。”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说,一些出口企业在经营中往往只顾埋头做生意,无暇顾及整个经济环境的变迁,不经意陷入过于相信某个客户或者某种结算费方式的误区。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主动应对金融风险
据辽宁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的侵袭,相关部门和企业正在积极调整出口结构,由以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为主转变为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把辽宁由出口大省转变为出口强省。省委、省政府今年7月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出口企业科技创新和出口产品升级换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发挥外贸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提醒出口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积极利用信保等可靠方式规避风险。
据悉,国际评级机构已调低了一批欧美等地区的国家贸易风险评级,以及汉宫运输、工程建筑、汽车、造纸、零售、电子零配件和纺织品等行业的风险评级。各种迹象都说明,全球信用风险正在升高。在这些情况下,中国企业出口收汇安全会收到较大威胁。
业内认识普遍认为,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缩,进口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将处于更加有利地位,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可能置出口收汇风险于不顾,冒险签约出口。一旦企业出口收汇坏账增加,将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加大经营压力,不利于外贸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