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信保护佑部分东北企业海外市场逆势求发展
(中国保险报2008年11月28日 记者:李敬伟)
本报讯 国际金融海啸使我国出口企业面临高风险,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越发得到彰显。 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一位客户经理日前表示:“以往多是我们到企业去做工作,呼吁企业投保,而现在有不少企业是自己找上门来要求投保的。”
据了解,从今年4月份开始,该公司信用险业务量明显增加,不仅现在日均投保业务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两成,每天前来公司或电话进行咨询的企业也几乎成倍增加。
辽宁信保负责人解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在次贷危机等因素所带来的出口寒流中,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为企业雪中送炭,提供企业最需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帮助企业应对和抵御金融危机。
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进入10月份以来,外贸风险呈“爆发”趋势。10月10日至11月18日,该公司共接到可能损失报案19起,平均每2天一起,同比激增375%;案值1091万美元,同比激增1898%。另有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因为拖欠我国出口企业货款或因破产丧失偿付能力的海外买家,竟有5200多户被登记在案,而占辽宁全省60%出口比重的大连市又占据其中绝对的比例。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具有国际市场视野和风险意识的企业却能未雨绸缪——借助信用保险逆势前行,出口业务一路坦途。
大连齐化化工有限公司贸易部部长王枫说,作为一家综合性高新技术化工企业,自2005年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以来,该公司有效控制了国际市场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扩大业务出口,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
内蒙古清谷新禾有机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初开始尝试性地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该公司董事长董建国介绍,在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与融资支持下,清谷新禾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从投保初期的5个客户、不到10万美元的出口规模,发展到现在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客商建立了农产品贸易合作关系,今年全年出口规模将达到1500万美元,不仅扩大了欧洲市场,发展了东南亚市场,还开发了北美市场。随着公司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清谷新禾公司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据介绍,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大杨集团早早开始了关注和积极应对。在原有保障方式的基础上,该公司又针对服装OEM业务订单集中、前期投入大的问题,与中国信保探讨并办理了针对货物“出运前风险”的保障业务。“出运前保险”业务的加入,使大杨集团一定程度上规避了货物在生产过程中或生产完毕未及发货、客户因为市场原因或自身经营出现问题而撤销订单或无法继续履行订单义务的风险。
辽宁信保负责人介绍,2008年1月以来,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仅在大连地区即为出口企业支付赔款561万美元,为企业追回海外欠款709万美元,为大连市的出口企业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这些企业节省了追账成本和宝贵时间。
得益于信保护佑,在国际市场动荡中出口业务从容发展的典型事例,在当地政府和内外贸企业中引起很大反响。近日,由大连政府外贸局和辽宁信保共同组织,邀请中国信保总公司的专家对来自大连100余家外贸企业、14家银行智囊层的300多人进行了一次“2008海外市场信用风险分析及如何利用信保工具促进出口业务”的集中报告会。聆听课程的当地外贸和银行界负责人普遍反映,本次授课理论层次高,典型案例发人深省、受启发,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在金融危机下“走出去趟市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