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保案例辑选之四——借力信用险 实现出口“零损失”
案例简介:2008年11月10日,美国第二大电器产品零售连锁店——电路城向美国维吉尼亚州里士满法庭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该公司在全球15个国家拥有7500个电子产品供货商,这一消息的传出让许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已出口的货物无法收汇几乎已成定局。而此时,国内某A公司却已在信用保险的掩护下从容脱身,在10月31日顺利收到了电路城的最后一笔货款523万美元。
2007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信保始终密切跟踪电路城的信用异动迹象。随着该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公司高层的频频变动,中国信保判断电路城破产风险及违约概率显著上升,随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逐步指导投保企业A公司将向电路城的出口规模从3200万美元降为零。今年10月份以来,中国信保不断敦促A公司关注电路城信用风险,尽快收回最后一笔货款。最终,10月31日这个收汇时间比合同约定的买方付款时间提前了13-18天,比电路城申请破产的日期提前了10天,使A公司成功避免了重大可损。
案例点评:与寿险、财产险不同,信用险的功能不仅体现在事后赔款上,同时还表现在事前防范和事中跟踪方面。正所谓防患于未然,信用险的更多风险保障作用是隐形的,渗透在对贸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中。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出口企业由于海外买家财务状况恶化遭受损失的案例屡见不鲜。多年来,已经有众多出口企业在中国信保全面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指导下,躲过了因买家破产、拖欠带来的经营危机,成功实现了出口“零损失”,真正做到了将买方信用风险降至最低程度。正如一些投保企业所说:投信用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赔款,不能以得到多少赔款和支出多少保费,来简单地衡量投保的价值。只有在实现利润的同时把损失降到最小,才是企业控制风险的最佳境界,才能符合企业发展的根本利益。
信用保险的“独门绝技”——海外追偿
案例简介:2008年7月14日,中国信保收到被保险人A公司提交的可能损失通知,通报德国买家B公司拖欠其货款高达2000多万美元。此案买家B公司为完成其在西班牙承建的建设项目与被保险人签订了保险项下的采购合同,但此合同份额不足项目总金额的10%;而西班牙项目方是一家专门为该项目成立的项目公司,注册资本很小,完全依靠项目融资向德国买家支付项目建设款。B公司的项目迟迟无法确定验收完工日期,而据此发放的项目融资款亦一再延期,从而直接导致B公司占压大量自有资金,无法及时偿付到期货款。
在未被正式授权追偿前,中国信保就确立了前期追偿工作的方式和重点,替A公司追回700万美元。9月23日,被保险人正式委托追偿后,中国信保与德国追偿渠道迅速商定了“两地联动,多管齐下”的追偿合作模式,即由德国追偿渠道牵头负责,联合其西班牙的合作律师事务所,两地同步向买方、买方负责人、各担保方及融资银行等6个关系方开展调查和追偿行动。经过中国信保不懈的追偿努力,11月3日,中国信保追偿人员接到渠道通知,西班牙项目方口头告知已将全部拖欠款项直接汇往被保险人账户。11月12日,被保险人书面确认收回全部拖欠款项及利息2109万美元,申请撤消可损通知。此案理赔追偿工作圆满结束。
案例点评: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目的不仅仅是在国际贸易出险后能得到赔偿,更应该看到海外账款追偿在中国信保帮助企业控制风险、降低损失和补偿损失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术业有专攻”,信用保险的海外账款追偿是其他保险机构不具备的“独门绝技”,能够有效增强出口企业抵抗国际买易风险的能力。广大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信用保险这种独有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贸易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