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追收框架”保障出口企业利益
(大连晚报2008年12月15日 记者:卢真珍)在出口企业发货后,最怕的是无法要回货款。不少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就是看好他们的先期赔偿功能,但是信保另一“独门秘籍”则是追收功能,无论是对国际贸易的国外追收体系,还是国内贸易的“追收框架”都能保证出口企业获得全额的补偿。
直接联系买家实现快速追讨
2008年8月,大连某出口企业向意大利买家运出多笔电缆,货值共计10万多美元。应付款日后,买方多次承诺付款,但一直未实际支付。
辽宁信保迅速向意大利买家发出追讨函,并通过电话与该公司进行了核实。次日,辽宁信保便收到了该公司较为正式的回函。在回函中,他们表示非常希望能继续与中国出口商合作,希望辽宁信保能够给予其一定的宽限期。经与大连企业沟通,辽宁信保结合整个案情,给予意大利公司合理的宽限期并希望其提供具体的还款计划。自10月底至11月下旬,该公司根据商定的计划陆续将货款全额还清。
案件点评:中国信保不仅有保险的功能,而且亦有追偿的作用。在此,提醒广大出口企业,信用保险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因此,即使获得了信用保险的赔偿,出口企业仍然有一定比例的损失。如果出口企业与中国信保密切配合将货款追回,那么出口企业将获得全额的补偿。
境内追讨彰显信保实力
2008年5月,大连某出口企业向国内某外资企业出运线材,货值7万多美元。应付款日过后,外资公司表示由于其母公司所在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目前无法偿付货款。
辽宁信保知悉了上述情况后,立即向外资公司发出追讨函,并通过电话与其进行谈判磋商。同时,辽宁信保通过侧面了解到,该公司目前财务状况良好,经营运转正常,初步判断他们应当有钱支付货款。因此,辽宁信保警告外资公司,如果一再拖欠货款,其将面临严重的后果。在辽宁信保积极追讨的压力下,这家公司最终分两期陆续将货款偿还。
案件点评:中国信保是国内唯一政策性保险公司,其不仅履行着金融机构一般的功能,而且担当着执行国家政策的重任。因此,在国内追讨的案件中,中国信保不仅可以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追偿,而且可以联系当地政府机构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施压。这种追偿手段体现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紧密结合,追偿效果不言而喻。
出口企业当发生类似案件时,除了运用信用保险分散风险外,还可以配合中国信保进行国内追偿。中国信保的影响力、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以及多途径的催收渠道将建立起强大的国内“追收框架”,为企业尽可能地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