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遇到信保,“老赖”就得乖乖还款
(大连晚报2008年12月22日 记者:卢真珍)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外不少买家趁机拖欠货款。即使面对出口企业的多次催讨也毫无还款的意思。对于这种情况,出口企业着急但却无可奈何。而如果寻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帮助,则可以通过他们专业的手段将那些“收不回”的欠款追讨回来。
案例一
2008年3月,大连某出口企业向巴西买家出运货物,货值近15万美元,双方约定货到后60天内付款。应付款日后,巴西买家多次承诺付款,但始终未履行付款义务。
辽宁信保接到该案后,迅速向巴西买家发出追讨函,责令其履行付款义务,但均未得到任何回复。
辽宁信保了解到,上半年巴西货币持续贬值,该公司汇率损失巨大。为了避免损失继续扩大,中国信保于5月底对该公司进行实地调查追讨。6月初,中国信保联系上了这家公司财务负责人并与其进行了第一轮的谈判。两天后,中国信保与该公司进行第二轮的谈判。谈判中,对方提出货物具有质量问题,要求大连企业将货物打折销售。
中国信保表示,既然有质量问题,为何不在首轮谈判中提出?证据何在?巴西公司表示需要时间整理证据材料。3天后,双方进行了第三轮的谈判。面对中国信保高频的追讨,该公司颇感压力,在谈判中纰漏百出。
中国信保表示,如果他们仍不严肃对待此事,其将面对严重的法律后果。最终,该公司全额承认了债务并提供了具体的还款计划。截至8月底,在中国信保的严格监控下,该公司陆续将货款全额还清。
案件点评:
此类案件拖欠货款的真实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买家所在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因此,买家会以各种借口拖延付款,根据其所在国货币走势决定付款时间,降低其自身的汇率损失。
当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出口企业可以尽快向中国信保通报情况。因为中国信保拥有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强大的专业追偿渠道网络,能够迅速有效地为出口企业挽回收汇损失。
案例二
2008年3月,我国某出口企业与迪拜买家签署了价值近16万美元的贸易合同,但迪拜公司在支付3万美元并将货物全部提走后,拖欠了剩余未付的款项。在通过传真和电话进行催款无果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委托中国信保代为追讨。
中国信保接受委托后,即通过传真和电子邮件向迪拜买家发送了律师催收函,但一直没有反应。随后他们试图通过电话联系,但该公司电话亦无人接听或无法接通。于是中国信保决定采取突然拜访的方式,与该公司面谈。外访结果令人失望,该公司已搬家,不确定是否仍在经营。通过向迪拜工商会查询注册信息,中国信保获取了该公司目前的联系方式。虽然中国信保坚持不懈地以各种方式与其联系,并且提及可能采取的法律手段,但该公司负责人一直采取拖延战术,甚至声称不怕被提起诉讼。鉴于对方的“持久战”策略,中国信保认为有必要采取进一步措施,给该公司施加更大压力,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有效推进追讨工作,中国信保向国内出口企业提出了三项建议及方案供其选择:(1)将该买家列入迪拜工商会黑名单从而使其营业执照被暂停。(2)通过法庭职员发送经公证的警告信,这是诉讼前最后的和解机会。(3)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经反复权衡,我国出口企业选择了费用较为低廉的方案一。中国信保联系迪拜工商会安排了相关事宜。不久之后,迪拜买家收到迪拜工商会发来的传真。他们迅速改变了态度,从拖延变为积极。最终提供了具体的还款计划并安排还款。
案件点评:
中国信保借助专业化的团队和遍布全球的法律合作伙伴,为中国出口企业挽回了巨额损失。截至目前,中国信保为数千家企业提供了咨询和追收服务,涉及海外逾期账款规模近8亿美元,为企业挽回直接损失超过1.5亿美元。
中国信保专业人员对于债务人所在地情况有相当充分的了解,知道如何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向债务人施加压力。如本案中,中国信保可以实地拜访债务人并保持较高频率地在当地与债务人实时沟通,同时可以做到外访债务人办公地点,并在债务人仍拖延不解决时采用当地法律所允许的方式,充分维护债权人权利。因此,出口企业遇到类似问题后,无论是否为中国信保保户,都可以借助中国信保独有的优势进行应收账款的追讨,尽可能降低收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