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400-650-2860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利用信用险营造安全收汇“避风港”

                                     (大连日报20081227 记者:邵海峰)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扩散,国际市场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的风险明显加大,出口收汇风险成为外贸出口企业面对的最大外部风险,出口收汇安全成为出口企业普遍担心的问题。更多的企业在思考:如何才能营造安全收汇“避风港”呢?
  记者昨日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了解到,目前出口面临的信用与结算风险增高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外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在全球银行纷纷被降级的情况下,出口贸易中涉及信用证结算等银行信用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日益加大,短期内信用证结算方式也不再具有原来的信用程度。二是海外买家信用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动荡导致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信贷紧缩,相当部分公司无法从银行贷款,加大了这些企业拖延支付货款甚至赖账的风险。一些高负债企业,特别是杠杆收购企业资金流趋紧极易陷入经营困境。一些欧美客户通过延长付款期限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国际评级机构已调低了一批欧美等地区的国家贸易风险评级,以及航空运输、工程建筑、汽车、造纸、零售、电子零配件和纺织品等行业的风险评级。
  业内人士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口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缩,进口商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将处于更加有利地位,一些企业为争夺市场,可能置出口收汇风险于不顾,冒险签约出口。一旦企业出口收汇坏账增加,将影响企业正常资金周转,加大经营压力,不利于外贸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金融风暴对全球实体经济影响逐步加深,以及出口面临的信用与结算风险增高情况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业务辖区内外经贸和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密切跟踪金融危机,加大监测出口风险力度。对出现信用风险异动状况的国外买家列入“黑名单”,及时向投保企业发出预警,并借助遍布全球的资信调查渠道,及时为广大出口企业调查海外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并提供专业的资信报告。他们还进一步简化理赔程序,提高理赔效率,及时补偿企业收款损失。今年以来,共为出口企业支付赔款561万美元,为企业追回海外欠款709万美元。
  记者了解到,尽管中国信保正在抓紧对受损保户企业进行定损、核赔和追偿,但令人担忧的是,由于信用保险支持的出口额仅占全国同期出口总额的3%左右,还有更多企业的收汇风险无法得到保障,他们的收汇损失更无法统计,这些未投保企业的损失也只能由企业自己来承担。专家建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应尽快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避免或最大程度降低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
  一是借助专业信用保险机构来防范和转嫁风险。企业应尽量寻求专业信用保险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服务,通过专业信用保险公司对买家进行资信调查和评估,严格把好第一关,了解买家最新财务和整体经营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再作交易决策。既便与美欧等发达地区买家和老买家进行贸易,也要尽可能事先调查买家资信情况,对大买家、老买家不可盲目信任。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对金额较大或回款周期较长的业务,最好专人管理,紧密跟踪货物及货款进展情况,建立买家客户档案,搜集买家信息,一旦发现风险信号时,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寻求专业机构帮助减损。同时,要加强内部合同(单证)管理,注意保存双方往来的电子邮件、函电等资料,特别是书面资料,为出险时提供法律依据。三是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世界经济调整也为中国企业以更低价格购买原材料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来新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出口和进口业务并举,积极开拓低成本的新兴市场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通过销售市场多元化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