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400-650-2860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传统信用证风险突现,吉林企业2008年损失近400万美元--三招让吉林企业危机中降低损失

                                           (城市晚报2009113日 记者骆家烨)
  本报讯 “现在做出口,抓住银行保付这根稻草也未必有用。”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最新报告,截至目前,美国又有3家银行破产,至此,今年美国破产银行已增至25家。专家提醒使用信用证的外贸企业注意偿付风险。
  传统信用证风险突现
  吉企去年损失400万美元
  “半个月美国又有3家银行倒闭,从速度上来讲,金融危机蔓延还是比较快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长春办事处主任孙劲松表示,“在出口业务当中,信用证是银行参与交易保证付款的一种方式,以前是风险比较小的。现在随着金融危机蔓延,抓住银行保付这根稻草也未必有用。”
  孙劲松讲,目前,吉林的出口企业大多风险意识淡漠,按照他们掌握的情况,仅2008年度,吉林企业因对方无法正常回款,损失就达到390.3万美元。而这些损失中,不乏一些大型企业盲目信任信用证而造成的。他认为,其实,开证行本身的资信,开证行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信用证里的“软条款”,也会威胁出口企业的收汇安全。其次,许多企业认为“大客户没有风险”。其实客户规模大未必能够保障收汇安全,近年来很多大企业都发生过亏损、破产保护和信用危机。而且,还有一种误区认为“发达国家的市场比较安全”。其实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事实情况并非如此。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统计,近几年该公司涉及出口的赔款中,发达国家发生的赔款比例高达67%,其中北美占到42%。
  专家支三招
  企业危机中损失降低
  那么,吉林的企业要怎样才能在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将损失降到最少呢?
  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范立冬认为,法律是对赖账企业最严厉且有效的制约力量。企业要运用国际法律以及依靠商业信用公司,来向海外“老赖”讨债。由于我国已是《纽约公约》140个成员国之一,比较稳妥的追讨路径就是在这个法律框架内通过仲裁来解决,且这种讨债方式成功的几率较高。此外,通过商业信用公司要账,也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新模式。
  还有,尽快让外贸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帮助国内企业早日走出海外坏账的“沼泽地带”。事实上,凡是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如果遇到买方违约或者进口国政府的某种不公平待遇,都可以在承保范围内减少损失。调查显示,吉林省94.6%的出口均没有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不少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不可抗因素,导致企业损失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