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客服:400-650-2860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外贸企业应强化信用保险意识

《吉林日报》“今日时评”——
                                  (吉林日报2009420 晓 艳)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让我省的外贸企业损失了大量订单,更面临比以前大得多的收汇风险。 
  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如何化解?光靠企业自身如履薄冰地做生意肯定不行。
  吉林省辽河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在金融危机下出口却逆势增长,出口同比增长6倍。总经理王爱民告诉笔者,出口过程中,国外客户大多要求我们先发货,对方在货到后30天或60天后再给我们钱。我们出口业务刚刚开办两年,对国外市场和国外客户的信用状况不甚了解。公司面临两难困境:不出口公司没出路;而一旦其中一笔款回不来,公司损失的可能就是半年的利润,甚至面临破产。我们以往基本采取沿海代理商模式操作,通过青岛、大连等地的代理商代理出口,风险转移给代理商,但此举增加供应链的长度,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利润率。20089月在省农委举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座谈会”上了解到出口信用保险可以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在深入了解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操作模式后,公司开始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出口风险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行管理,公司集中精力于生产和质量控制上。合作后,公司直接向国外客户赊销,由于产品质量好,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客户订单不断增加,公司出口量直线增长,利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笔者了解到,国家政策性、非营利的保障工具——出口信用保险就是企业的“保护伞”。当前,这把“伞”已经为省内很多出口企业“遮风挡雨”。但我省一些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利用政策工具防范和转嫁风险的意识明显不足。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趋突出,部分国外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不足问题,个别国家或地区进口商恶意逃债或违反合同的现象明显增多,加大了省内企业出口收汇风险。省内企业要想在国内外贸易活动中降低“走出去”的风险,最要学会的一招就是要用信用保险替自己护航。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而言,有四大好处:一是敢于接单,从而能够扩大业务规模。金融危机之下,很多企业担心收汇问题,不敢接单,错过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收汇有了保障,不熟悉的买家,不敢做的业务可以做了;当心买家风险不敢放账的,也可以进行放账了。业务规模相应也就扩大了。二是化解企业损失。金融危机之下,海外买家和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企业货款回收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投保信用保险,通过其损失补偿功能,企业能够化解因海外买家破产、拖欠带来的损失。三是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得银行融资;四是可以协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完善风险防范制度,构建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若发生了逾期未收汇案件,企业可以委托中国信保公司代为追偿。
  在金融风暴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与结算风险增高情况下,如果出口企业还停留在依靠自身能力承担和解决的层次,防范风险、抵御损失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甚至一笔货款收不回来,就会面临破产。为此,省内外贸企业应借助专业信用保险机构来防范和转嫁风险,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信保公司强大的资信调查平台事前对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如了解买方的经营情况以及资信实力,从而根据买方的资信状况调整自己的交易对象与交易额度;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即使遇到了次贷所造成的买方企业拖欠、破产情况,可以通过出口信保实现赔付,从而弥补应收账款造成的损失。
  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适时“戴”上出口信用保险这一“护身符”,当是明智之举。